【专业简介】—食品智能加工技术(酒类智能生产方向)

作者:发布时间:2025-07-02 浏览:

专业名称:食品智能加工技术

专业代码:490101

入学要求:招生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、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者

修业年限:三年

专业发展前景:

民以食为天,食品工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,对“乡村振兴”等国家战略有强支撑性,是民生产业,也是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。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和消费国,行业规模增速显著,2019-2023年间,我国食品加工行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(CAGR)达5.8%,2023年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。截止2024年12月,我国食品行业企业数量超过100万家。河南具有发展食品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,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有2700余家,年工业产值5200亿元,形成了以三全、思念为代表的速冻食品,以白象为代表的方便食品、以卫龙为代表的休闲食品、以中沃等为代表的饮料、以十三香等为代表的调味品等均已形成规模发展态势,未来将“提质发展食品等大传统产业”,“着力打造现代食品先进制造业集群,培育壮大休闲食品、酒饮品等28个重点产业链”。

食品工业涵盖了农副食品加工业、食品制造业和酒、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,包括了从原料供应到加工、销售、消费的整个链条。随着人口增长、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以及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、安全、营养和便捷性等方面要求的不断增加,食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,未来将向着“健康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全球化”方面不断地创新和升级,也将需要更多高技术复合型人才作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中国酒类产业规模已突破1.2万亿元(2023年),低度酒、功能性酒饮等新兴品类增速超40%,带动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需求‌57。在“十四五”规划支持下,白酒、啤酒头部企业扩产计划超50%,智能酿造设备、酒糟循环利用等新岗位激增。‌

专业培养目标:

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承技能文明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、数字素养、职业道德、创新意识,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,立足豫晋陕等中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,面向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、食品制造、酒及饮料制造、专业技术服务行业的食品生产、食品质量管理、食品检验检测、食品产品研发岗位(群),能够从事食品智能加工、食品质量管理、食品检验检测、食品产品研发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。

就业面向及岗位:

职业面向:

所属专业大类(代码)

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(49)

所属专业类(代码)

食品类(4901)

对应行业(代码)

农副食品加工业(13),食品制造业(14),酒、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(15),专业技术服务业(74)

主要职业类别(代码)

农副食品加工人员(6-01),食品、饮料生产人员(6-02),食品工程技术人员(2-02-24),质量管理工程技术人员(2-02-29-03),农产品食品检验人员(4-08-05-01),安全生产管理技术人员(2-02-28-03),食品安全管理师(4-03-02-11)

主要岗位(群)或技术领域

酒、饮料及精制茶制造、食品加工、食品质量管理、食品检验检测、食品产品研发等……

职业类证书

品酒师、粮农食品安全评价、食品检验管理、可食食品快速检验……

就业岗位:

专业主干课程:

基础化学、生物化学、微生物技术、食品标准与法规、食品营养与健康、果蔬贮藏与智能加工技术、白酒智能生产技术、酿造酒智能生产技术、饮料智能加工技术、食品质量与安全智能检测技术、食品质量与安全数字化控制技术等。

职业技能等级证书:

本专业可以考取食品检验管理(中级)、农产品食品检验员(高级)、产品品质控制管理人员(包含ISO内审员、HACCP内审员)、食品安全员(师)等证书,近三年证书考取通过率均为100%,且取得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比率达100%,为提升就业质量、拓展就业途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专业师资队伍:

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6人,其中高级职称5人(含教授2人),中级职称5人,博士4人,硕士11人,“双师型”教师7人,河南省骨干教师2人,河南省食品生产许可核查员1人,河南省“科技副总”1人,市级科技特派员6人。另外聘市场监督管理局、海关、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行业专家4人进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。

专业实践条件

校内实践条件:拥有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、省级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市级重点实验室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配备有总投资近600万,含纯净水生产线、啤酒生产线等生产线,以及好氧发酵系统、气相色谱仪、高效液相色谱仪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精密分析仪器。

校外实践基地:与娃哈哈、喜之郎、徐福记、仰韶酒业、三味奇、市场监督管理局、海关、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企事业单位,签订合作协议,建立校外实训基地,以及共建三门峡市食品检测共享服务平台、焙烤食品研发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。

专业建设成果:

经过多年建设与积累,本专业在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、教学改革与实践、实训基地建设、技能大赛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。主持建设省级特色专业、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、省级精品课程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、职教基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、校级优质骨干专业、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、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(4门)、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(2门);先后完成省级教改课题2项、厅级课题1项,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,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,出版教材6部;在各级各类教师及学生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,先后获得省级教学相关比赛二等奖5项,三等奖2项,校级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7项、三等奖4项,多人次获得市级优秀教师、校级优秀教师、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,指导学生获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——首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赛项国内赛决赛铜奖、全国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能大赛银奖1项、铜奖4项,河南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二等奖1项,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2项,“挑战杯”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、“挑战杯”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8项。

本专业建设有酶制剂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三门峡市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、三门峡市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,参与筹建三门峡市食品科学技术学会,参与组建三门峡市绿色食品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,在当地食品、农业、环境等领域科研与成果转化上取得了优异成绩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2018年至今,发表论文40余篇,其中SCI收录10篇,中文核心11篇;承担省级课题4项、厅级课题13项、市级课题9项、学院高层次人次(教授、博士)基金项目2项;完成国家发明专利1项、实用新型专利4项;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奖二等奖1项。

学生技能竞赛及社团活动:

学生技能竞赛:先后获得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——首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赛项国内赛决赛铜奖、全国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能大赛银奖1项、铜奖4项,河南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2项,“挑战杯”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、“挑战杯”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6项。

学生社团活动:依托食品制作协会等社团,积极开展食品制作、食品检测等课外实践活动,同时面向社会开发,积极开展食品营养、食育教育等活动。

优秀毕业生: